找到相关内容301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红楼梦》诗词的佛禅意趣

    不过是过眼烟云的虚幻之,转瞬即逝,到头来落个“大地茫茫真干净”的可悲结局。这是曹雪芹对人生痛苦、社会变幻无常,深切体验后所产生的虚无主义思想,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(...挣脱尘世的羁绊之后,他才超越了悲喜、亲疏、荣辱、生死、我的界限,获得了“天不拘兮地不羁,心头无喜也无悲”(第二十五回)的精神自由和忘我境界。这种精神自由和忘我境界是人之真性情的自然流露。在...

    李成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866755.html
  • 禅宗古典诗歌意境

    禅所追求的那种自生自变的纯主观心情活动同客观外物同感觉、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,把心目、心、情景的矛盾统一起来,把创作思维中所体现的精神状态禅修中所体现的一定境界结合起来,这样禅境也就表现了诗境...禅宗古典诗歌意境  作者:刘晓慧   “意境”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,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。作为中国佛教宗派的禅宗哲学,在审美主体、思维方式、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意境的生成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...

    刘晓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366761.html
  • 惟悟:佛教教育

    者使其致富,方能安身;二者令受教育,始克为善。   至若论其内容,实可云包括心之结合,人国之联系。若施之于民,便必第一不愁衣食无著,铤而走险,寡廉鲜耻;第二能令修养有素,乐以忘忧,知仁识义。于是乎...惟悟:佛教教育  惟悟  昔孔子适卫,以冉有为仆。“子曰:庶矣哉!冉有曰:既庶矣,又何加焉?曰:富之。曰:既富矣,又何加焉?曰:教之。”此为中国人所标榜之两个治国方针,以作广土众民之教养,仿佛亦如...

    惟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769485.html
  • 人生观之了义学

    真如体性,随缘不变,因合,本无  朕兆可端倪者也。一夺于境,则有计取执相,如眯目者之眩  于第二月矣﹗  64页  乃于所见第二月,生光闇圆缺想,不特光闇圆缺本无自体,  即所出生之第二月,亦无明...意生便灭,中阴堕处生,实时不久到「畜生」。  后现行极痴,无有祀持,恶意向父母,常喜可麤言瞋恚缚捶  行恶,是人不取,便堕「畜生」。罪轻减便生热风命,饥  恼身,刀矛钻绕还人,亦见大坑,意生当入,是即...

    净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470912.html
  • 正知当下

    当下。若能看到这整天喃喃自语的心,就知道原来一切不离此心生;心若不喃喃自语则妄见不起,故“心若无著则不灭”,此心当下活泼无碍,灵明朗照,才发现以前所见所识的,都不离语言文字的注解,而今不著语文,法皆...祖师们类似之言很多,常令人不知他们在说什么,只要有一例之言就可有一破之说;这边说“勤拂拭”,那边说“无一”,拂拭对我们而言有下手处,可是又不甘心到头来却仍落个徒自辛劳。有时我们真想问个清楚:“你能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079187.html
  • 随笔禅话——“如是我闻……”

    不忘禅”,达到我双忘的境界,故能出神入化,淋漓尽致。故我称它为“武术禅”。”   听了这位大师的解说,使人对少林拳有了一番新意。无怪乎有人说:“天下功夫出少林。”少林武术名闻天下。这就是“武术禅...只要你一步一步练下去,就知道甚么是武术禅了。”他简单扼要点出了题,接着又说:“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、套路。这些只是少林武术的外表。少林武术的核心是功夫。比如刚开始练习罗汉拳,你练了廿年以后的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252080386.html
  • 苏轼多元和谐的生命范式

    香兰芳桂的高洁品行以及国君亲佞远贤的昏庸。而苏轼文章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跳出苦闷走入旷达的超脱,达到了一种“我皆无尽也”的“物我两忘”状态。如果说将事物放在无限大的范畴中来考虑以消除具体事物的差别是...了精神家园,实现了审美人生。   应该说儒家思想对苏轼的人生起着主导作用,这也是以往中国传统的政治本体化的一个必然结局。苏轼不仅是一名文人哲人,更是一名政客,而且主要是一名失意的政客。虽抱着“致君...

    徐定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333395315.html
  • 谈佛教自然观

    有水,水含山,我自然山水,万象形态皆入于心,是灵性的觉悟。  因此,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归纳:佛教的山水自然观是我双融、随缘自在的统一体,即心中有山,山中有心,水里含山,山中寓水,即水即心。观山、观水,观心同在。体察此心,体察彼山水无异,本自清澄,主客皆忘。从而,使佛家法眼看山,山更绿,观水,水自清。因此,大乘佛学的生态自然观,是我圆融,和谐互通,没有我关系的区别,没有法我之间的对立。...

    荆三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1755455.html
  • 当代佛教生态文明建设

    影响,互相依存的,并且贯穿着因果、本末、净染等的逻辑层次琏条。按照这个道理来思考人生,观察世界,不仅人的善恶行为会招致不同的善恶报应,而且人人,,人社会、人与自然都是彼此连结在一起的,...、真心)的显现,人人生来具有佛相同的本性,从根本上看,天地、我是同体的,佛众生也是相即不二的,觉悟解脱要在体悟自性上下功夫,所谓“识心性,自成佛道”(《六祖坛经》语)。   然而必须承认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384611.html
  • 朴老故里 佛教圣地——试论太湖县对我国禅宗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

    当时的佛教中心中原,辗转南移,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(561)来到薛义河旁的狮子山,“跃过在三湖四泽中,一肩担月上九龙。龛得葫芦可禅定,榻依岩石司能空。禅衣破处裁云补,冷腹饥时饮露充。民胞共寒暑,调和...做为寺名,将四面寺改为大中寺。 后人曾对唐宣宗的评价是,明察沉断,用法无私,从谏如流,重惜官赏,恭谨节俭,惠爱民,人思咏之,谓之小太宗。这宣宗在太湖隐居过一段时间,深入了解民情、民意有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05995762.html